为什么设计如此重要
64 2021-09-06
最近,在纷繁芜杂的科技资讯中,两条不太惹眼的关于“艺术”的新闻多少有些遭到冷遇,它们都与谷歌有关:1,中国内地五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宣布加入Google文化学院,后者致力于将全球馆藏中的稀世艺术珍宝数字化,此次在中国上线的作品还首次使用了“十亿像素”(Gigapixel)拍摄技术,你可以在线上如鉴赏家一般探寻中国山水画中每一处幽静的角落;2,也在近期,谷歌与大批艺术界知名人士合作了一个新项目——智能手机壳(终于,连手机壳也智能了),其太空主题能让手机壳图案在白天时显示出从外太空俯瞰地球的景象,到了晚上则变幻为迷人的夜空星辰,谷歌还说,希望它能为艺术家提供灵感,公司将来还会有更多类似项目。

看完这两条新闻——尤其第二条,不知你作何感想,虽有些牵强,我个人倒是马上想到了凯文·凯利大叔在《科技想要什么》里的箴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从总体上看,它的美感将逐年提高,在不太遥远的未来,技术元素某些部分的华丽程度将与自然界的壮丽媲美。”当然,KK的逻辑起点是从“宇宙,熵,自组织,生命”这些宏观得一塌糊涂的“上帝视角”判断技术的进化方向,他将美感视作技术元素进化的方向之一。

抛开这些玄幻的理论不谈,现实中你多少也能感受到,在某种意义上,科技发展到今天,正逐渐与“艺术”交融。伟大领袖乔布斯总结地好:“如果你把电脑设计师当作艺术家,他们肯定更愿意将自己归为可以批量生产的艺术形式,就像唱片,或者像印刷品,而不是传统的美术作品。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媒介向众人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而我们的媒介就是科技和制造。”

好吧,让我们聊一聊科技与艺术。

至关重要的设计

事实上,谈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时,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关注那些落脚于生活,在产品与服务上注入美感的事物(尽管我也承认,有些借助科技效果派生的艺术形式很酷)。而如你所知,在现如今科技与人文看起来有些拥挤的十字路口上,设计堪称是嫁接二者的桥梁。

早在2006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公布了“美国竞争力计划”,提出要培养具有STEM素质的人才,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听起来似乎有些乏味。而在近期,STEM升级了,变成STEAM,加入的A代表Arts,艺术,在不少研究者眼中,这一新体系重在强调学生结合科技与艺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